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治国安邦,重在基层。20世纪60年代初,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“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”的“枫桥经验”,经过60多年的传承发展创新,现已形成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从之江两岸走向中国各地,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思考从未停歇。24日,以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,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”为主题的第六届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论坛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,来自中国国内高校、相关行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,聚焦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,共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变与不变。
着眼宏观,“变”的是其自身思变应变的动态过程。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全方位变化,“枫桥经验”必须在适应中求发展、求突破、求创新,这是一种永不停息的常态,未来还会在数字社会建设中不断发展创新。
聚焦细微,无论是矛盾的类型,矛盾所产生的环境,以及解决矛盾的方法、举措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。如从单主体说服式解决纠纷到多主体共同治理,从矛盾解决单诉求到矛盾、服务、平安、公正、正义全方位诉求,从情治到法治、技治、智治。
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举例说,中国一些社区通过建立“居民议事厅”,让更多群众有机会参与问题的解决,当地工作人员认真倾听每一位居民的意见,无论是邻里之间的小摩擦,还是涉及社区发展的大问题,都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讨论,最终以人为本,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、急群众所急,让民众成为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。